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风俗

综合

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风俗

农谚“二月二,龙抬头”,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,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。小龙贪玩,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。有个小伙子,到悬崖上采来了“降龙水”,搅浑河水。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,小龙被击败,只好播雨。其实,所谓“龙抬头”指的是经过冬眠,百虫开始苏醒。所以俗话说“二月二,龙抬头,蝎子、蜈蚣都露头。”农历二月二,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、滋润万物,素有“二月二剃龙头”的说法。

二月二龙抬头也被称为春龙节,青龙节,中和节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,日期也是农历二月初二,因为两个节日在同一天,所以中国民间常常将中和节与龙抬头混为一个节日。

龙抬头代表着天气变暖,春耕即将开始,故这天也被称为春耕节,附于其上的习俗,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、向往和追求。这么一个节日竟还有人称之为封建糟粕。

“二月二剃龙头”的风俗已流传了几千年,据说剃了“龙头,”一年中头脑都会清醒的!再加上有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,许多人都不在正月里剃头。所以二月二这天往往是理发部买卖最红火的一天!

不同地域在二月二有不同的吃食风俗。普通人家在这一天有的吃面条、爆玉米花、猪头肉等。这些吃食都还与龙有关系,并且把食品名称加上“龙”的头衔。如吃水饺叫吃“龙耳”;吃春饼叫吃“龙鳞”;吃面条叫吃“龙须”;吃米饭叫吃“龙子”;吃馄饨叫吃“龙眼”。

展开全文